近年来,俄罗斯政坛变化迅速,尤其是梅德韦杰夫的形象发生了剧变。从前,他给人的印象是技术官僚型人物,但自2022年俄罗斯启动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后,他的态度发生了急剧转变,成为在网络上频繁发表激烈言论的人物。过去,他参与签署核裁军协议时言辞温和,而此时,他在Telegram上的发帖数量激增,内容不仅评论时事,还直指西方的痛点。尤其是欧盟出台制裁时,他立即提出反制措施,并协同军工企业调整生产链条,确保供应链稳定。梅德韦杰夫不仅口头上支持,还是行动派,亲自参与相关文件的起草工作,确保资源向军事方向倾斜。
他的行动也不止停留在文字上。2022年3月,在马里乌波尔被控制后,他推动了重建工作,利用预制模块房快速建造安置设施,抢占了舆论先机。同一时期,他还积极推动黑海舰队的扩编,增加巡逻频次,加强对乌克兰周边海域的监控。此外,铁路运输的效率也得到了提升,罗斯托夫车站的改造使得物资调动更加顺畅。这一系列举措使得他从安全委员会副主席的职务上,成功抓住了军队资源调配的实权。
展开剩余70%2022年6月,瓦格纳集团叛乱时,他迅速在网上定性为武装叛变,并通过各种渠道传递情报,帮助稳定局势。随着叛乱平息,他继续跟进评估,并重申国家稳定的重要性。2022年底,芬兰申请加入北约时,梅德韦杰夫引用历史文件,并通过地图标明争议区域,进一步影响了外交节奏。与此同时,克里米亚大桥在10月遭到爆炸,他全程监督修复工作,确保提前通车。此外,能源供应的调整也有他的身影,从技术性话题转向民族主义口号,展现了他在经济和军事领域的深度参与。
进入2023年,他在Telegram上继续频繁发声,讨论能源、军事、核威慑等重要话题。他不仅通过视频讲话强调领土问题,还就瓦格纳余波、美国援助乌克兰等事务提出反制方案。夏季时,他通过组织农村爱国巡讲活动,传播边境历史,并通过就业项目的宣传获得了年轻人和失业工人的支持。
下半年,梅德韦杰夫进一步扩展了自己的影响力。他亲自视察加里宁格勒的物流监控,强化了安检和货运操作,并参与了能源期货市场的监管。与此同时,他也对军工股权证券化、历史教科书编纂、地方选举等事务提供了意见和支持。此外,他参与了国防工业法和民防法案的修订,并推动了宪法法院的备战工作。
到了2024年,梅德韦杰夫的言论更加激进。他公开表示乌克兰就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并拒绝其国家地位,强调这场战争是为了“抹掉乌克兰的身份”。这一言论在国际间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在国内却获得了鹰派支持。同年6月,他在回应世界大战威胁时,表示俄罗斯不会为此让步。8月,面对特朗普的核言论,他再次表态并回应北约的反俄政策。
2025年,梅德韦杰夫继续通过社交平台发表激进言论,尤其是在乌克兰问题上,他频繁发表关于战争目标的言论,并指出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角色。他还就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和外交政策提供了许多指引。与此同时,他也参与了对外援助、经济制裁等领域的应对策略,继续展示其强硬立场。
梅德韦杰夫的言论与行动展现了他在俄罗斯政治中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军事、外交和内政方面,他逐渐从一个技术官僚变成了深具政治野心的“数字沙皇”。随着他在国内外的活跃,他的角色也从幕后推动者变成了前台的政治领袖,继续在俄罗斯的未来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
发布于:天津市广源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